联系电话:027-86603981
版权所有:湖北省长江新材有限公司
备案序号:鄂ICP备2023004621号-1
公司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中北路166号长江产业大厦32楼

在江汉平原腹地,松滋市八宝镇的田野间,一幅 “ 田成方、路相通、 渠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。这背后,一场由 长江产业集团下属子公司湖北省长江新材有限公司( 以下简称“长江新材”) 主导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,正悄然重塑着乡村的肌理与未来。
作为2020 年自然资源部与湖北省 “双试点”项目,八宝镇项目不仅 是土地空间的再造,更是一次国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、深度参与基层治理 的范式创新。长江新材以其省级平台的资源与担当,从“投资人”进阶为 “深耕者”,交出了一份充满智慧的答卷。
国企担当:从 “资本下乡”到 “模式创新”的领航者

项目总投资 1.85 亿元,其中社会资本投资达 1.51 亿元,这背后是长 江新材作为主力投资与建设运营方的核心作用。通过公开招标,长江新材 与松滋地方平台公司联合组建了长江新材(松滋)投资开发有限公司,确 立了 “ 国企牵头、市场化运作、全域统筹” 的新机制。
这意味着,长江新材跳出了单纯工程建设的旧思路,成为从规划、投 资、建设到产业导入、长效运营的“总操盘手”。这种模式有效破解了地 方资金瓶颈,更将国企的技术、管理优势与乡村的资源禀赋深度融合,为 项目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。
治理智慧: “双控机制”筑牢底线, “五家工作法”润泽乡情
在推进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,长江新材展现出卓越的治理能力。

为严控风险,公司与地方政府协同创新,建立起 “双控制、双管理、 双签字”机制,对项目规划、工程建设与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、双线监管。 这如同为项目装上了“双保险”,确保了工程优质、资金安全,实现了国 企投资效益与地方公共利益的最大化。
更为可贵的是,长江新材主动下沉,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同探索出“摸 家底、拉家常、帮家务、寻家宝、塑家风”的“五家”群众工作法。公司 项目人员走进农户,倾听诉求、解决困难、凝聚共识,从陌生的“外来客” 变成了乡亲们信赖的 “ 自家人”。这一方法成功打开了群众的 “心门” , 将可能出现的“ 阻力”转化为项目推进的“合力”,彰显了国企参与基层 社会治理的细腻与温度。
赋能实效:从 “整治土地”到 “振兴产业”的系统跃升
长江新材的作为,远不止于土地的平整与设施的修建,其核心在于通 过国土整治这个支点,系统性撬动乡村的全面振兴。
赋能农业现代化。通过旱改水子项目,将过去 600 多块“ 巴掌田”整 合为 145 块标准化格田,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,直接推动农业生产迈向“机 械化、规模化”。 改造后,土地流转增效,水稻种植每亩增收超 300 元, 村集体通过服务年增收 23.7 万元。

激活乡村新业态。在瓜菜产业大棚子项目中,建成的614 个大棚成为 高效农业的孵化器。公司推动 “土地流转+合作社”模式,使农户获得租 金,更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,务工农民年增收近 2 万元,为村集体贡 献收入 56 万元。

重塑宜居宜业空间。在白水淌人居环境整治点,建设超越了工程范畴, 打造的儿童乐园、休憩亭桥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。更引导村民利用新环境 发展“共享菜地”、生态养殖等新业态,探索出“整治—提升—运营”的 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丰硕成果:沃野嬗变,战略落地生金
在长江新材的系统化推进下,项目结出硕果:新增耕地 483 亩,完成 旱改水 3783 亩,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升 0.5 等;培育 18 家新型经营主体, 带动 300 多位农民就近就业;预计新增耕地指标可为地方带来不低于 2 亿元的财政收入。真正实现了“藏粮于地”根基牢、乡村活力足、农民增 收渠道广的综合效益。
“楚韵水乡,灵秀八宝”,因国土整治而焕发新生,更因长江新材这 样的国企深耕而充满希望。八宝镇的实践雄辩地证明:当省属国企将其资 源、治理智慧与责任担当深深扎根于乡土中国,就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
现更大作为,为乡村振兴开辟出一条充满活力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康庄大 道。